便秘可通过乳果糖、比沙可啶、聚乙二醇等药物快速缓解,通常由饮食结构失衡、水分摄入不足、肠道菌群紊乱、肠蠕动减弱、器质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乳果糖通过增加肠道渗透压软化粪便,适用于慢性便秘患者。聚乙二醇4000散剂可保留水分促进排便,安全性较高。服药期间需配合每日饮水1500-2000ml。
比沙可啶直接刺激肠神经加速蠕动,6-12小时见效,连续使用不超过1周。番泻叶提取物作用类似,可能伴随腹痛等副作用,孕妇禁用。
小麦纤维素通过吸水膨胀增加粪便体积,需配合大量饮水。欧车前亲水胶体可调节肠道功能,适合长期使用但见效较慢。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可改善肠道微生态,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地衣芽孢杆菌能抑制致病菌繁殖,通常表现为腹胀缓解、排便规律。
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能导致肠蠕动减慢,需检测TSH水平。肠梗阻患者出现呕吐、便血时禁用泻药,需急诊处理。
日常增加芹菜、火龙果等高纤维食物摄入,每日顺时针按摩腹部10分钟促进肠蠕动。久坐人群建议进行快走、瑜伽等运动,若用药3天未缓解或出现剧烈腹痛需及时消化科就诊。长期便秘患者需排查糖尿病、帕金森病等基础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