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子宫出血可通过氨甲环酸、炔诺酮、去氧孕烯炔雌醇等药物干预,通常与内分泌失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凝血功能障碍、子宫内膜癌等因素有关。
1、氨甲环酸: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酶原激活减少出血,适用于急性大量出血。该药需短期使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腹泻。凝血功能异常者慎用,用药期间需监测血栓风险。
2、炔诺酮:作为孕激素制剂,炔诺酮能调节子宫内膜生长,适用于无排卵性子宫出血。需按周期服用21天,可能引起乳房胀痛、突破性出血。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
3、去氧孕烯炔雌醇:该复合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改善激素相关出血。适合需要避孕的功血患者,可能引发头痛、情绪波动。吸烟者及血栓病史人群禁用。
4、米非司酮:用于子宫肌瘤引起的出血,通过拮抗孕激素缩小肌瘤体积。治疗期间需定期超声监测,可能出现潮热、关节痛等低雌激素症状。疗程不超过6个月。
5、GnRH激动剂:亮丙瑞林等药物可暂时降低雌激素,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或癌变相关出血。需配合钙剂预防骨质流失,常见副作用为盗汗、阴道干涩。建议联合反向添加治疗。
子宫出血患者日常需保持铁剂补充,推荐摄入动物肝脏、菠菜等富铁食物。适度进行瑜伽、快走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出血。长期出血者需每3个月复查血红蛋白,经期记录出血量变化,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