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什么叫直肠癌肝转移

2025-04-07

129次浏览

直肠癌肝转移指直肠癌细胞通过血液或淋巴系统扩散至肝脏形成继发性肿瘤,可能与肿瘤侵袭性高、血管侵犯、免疫逃逸、基因突变及未规范治疗等因素有关,需通过手术切除、靶向治疗、化疗、局部消融及综合支持治疗等方式干预。

1、肿瘤特性:

高侵袭性肿瘤细胞易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浸润,微血管密度增加促进癌细胞进入循环系统。此类肿瘤常伴随CEA指标显著升高,影像学可见原发灶边界模糊。

2、血管侵犯:

癌细胞侵入肠壁血管或淋巴管后形成癌栓,经门静脉系统优先转移至肝脏。增强CT可显示肝内多发低密度灶,患者可能出现右上腹隐痛、碱性磷酸酶升高。

3、免疫逃逸:

肿瘤微环境通过PD-L1表达抑制T细胞功能,使转移灶逃避免疫清除。病理活检可见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减少,这类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能敏感。

4、基因突变:

KRAS/BRAF基因突变导致MAPK信号通路持续激活,促进肝转移灶生长。基因检测可指导使用西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等靶向药物。

5、治疗延误:

未及时手术或辅助治疗不足会增加转移风险。确诊时约20%患者已存在隐匿性肝转移,PET-CT有助于发现微小转移灶。

日常需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胸肉,配合低强度有氧运动改善代谢。术后患者应定期监测肝功能,肝转移灶射频消融后需观察出血倾向。化疗期间可补充谷氨酰胺缓解黏膜炎,靶向治疗引起高血压时需限制钠盐摄入。多学科团队制定个体化方案能显著延长生存期,肝转移灶完全切除者5年生存率可达40%。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