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涎腺导管癌是什么样子的

2025-05-23

243次浏览

涎腺导管癌是一种罕见的唾液腺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无痛性肿块、面部神经麻痹、局部浸润性生长和淋巴结转移,病理学特征为导管上皮细胞恶性增殖。

1、无痛性肿块:

早期最常见的表现是唾液腺区域如腮腺、颌下腺出现质地坚硬的肿块,生长缓慢且无明显疼痛。肿块常呈不规则形态,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触诊时活动度差。部分患者可能误认为是良性肿瘤而延误就医。

2、神经压迫症状:

肿瘤侵犯面神经时可导致贝尔麻痹样症状,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若累及舌神经会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侵犯耳颞神经可能引起耳周疼痛。这些症状具有定位诊断价值。

3、局部浸润特征:

进展期肿瘤可穿透腺体包膜,侵犯邻近肌肉、骨骼或皮肤,形成固定不动的巨大包块。腮腺区肿瘤可能破坏颞下颌关节导致张口受限,颌下腺肿瘤可浸润下颌骨。皮肤受累时可见橘皮样改变或溃疡形成。

4、转移征象:

约40%病例就诊时已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表现为同侧颈部多发质硬淋巴结。远处转移多见于肺、骨和肝脏,晚期可出现咳嗽、病理性骨折或肝区疼痛。转移灶活检可见与原发灶相似的导管样结构。

5、病理学特点:

组织学表现为导管上皮细胞异型增生,形成筛孔状或实性巢团结构,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显示S-100、CK7阳性,而p63阴性有助于鉴别诊断。影像学可见肿瘤边界不清伴钙化灶,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

确诊需结合细针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检查,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术后需配合放疗。建议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酸性食物刺激唾液分泌,定期复查颈部超声和胸部CT。出现持续唾液腺肿大或面部麻木时应尽早就诊,吸烟者需立即戒烟以降低复发风险。营养支持可选用高蛋白流质饮食,康复期进行面部肌肉功能训练改善神经麻痹症状。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