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核酸ct值26-28毒性强不强

2025-04-24

359次浏览

产后排尿困难可能由分娩时膀胱受压、会阴部疼痛、麻醉药物影响、尿道括约肌痉挛、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

分娩过程中胎儿通过产道时对膀胱造成机械性压迫,导致膀胱肌张力暂时性下降。产后膀胱需重新适应充盈状态,可通过热敷下腹部、听流水声刺激排尿反射,避免长时间憋尿。

会阴侧切或撕裂伤口引发的疼痛抑制排尿反射,疼痛刺激导致盆底肌群紧张。建议采用坐位排尿减轻会阴压力,使用镇痛药膏局部涂抹,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硬膜外麻醉可能暂时阻断支配膀胱的神经传导,降低膀胱敏感度。通常6-8小时麻醉代谢后功能逐渐恢复,期间需定时尝试排尿,必要时进行导尿处理。

分娩时尿道括约肌过度拉伸引发痉挛性收缩,可能与前列腺素水平变化有关。表现为排尿中断、尿流细弱,可通过温水坐浴放松肌肉,按摩耻骨上方缓解。

导尿操作或恶露污染增加泌尿系统感染风险,常见大肠杆菌感染。多伴随尿频尿急、排尿灼痛,需进行尿常规检查,确诊后可服用头孢克肟、磷霉素、呋喃妥因等抗生素治疗。

产后适当增加冬瓜汤、薏仁水等利尿饮品摄入,避免咖啡因饮料刺激膀胱;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力,排尿时身体前倾放松腹部;保持会阴部清洁,2小时内未排尿或出现发热症状需及时就医。监测排尿量及尿液性状,记录24小时出入量平衡。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