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异食癖是什么原因

2025-10-10

1754次浏览

异食癖可能由营养缺乏、心理因素、发育障碍、胃肠道疾病、寄生虫感染等原因引起。异食癖表现为持续进食非营养性物质,如泥土、纸张、毛发等,需通过医学评估明确病因并针对性干预。

1、营养缺乏

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可能诱发异食癖。缺铁性贫血患者可能出现食冰癖,锌缺乏者可能嗜食泥土。这类情况需通过血液检测确认,治疗以补充相应营养素为主,如硫酸亚铁、葡萄糖酸锌等药物,同时调整膳食结构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贝壳类食物摄入。

2、心理因素

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可能导致异食行为,儿童分离焦虑或受虐经历也可能引发。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改善异常进食行为,严重者需配合舍曲林、氟西汀等抗抑郁药物。家长需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建立安全的亲子依恋关系。

3、发育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或智力低下患儿常见异食行为,可能与感知觉异常有关。需通过发育评估量表确诊,干预包括行为矫正训练、环境安全管理,必要时使用利培酮等药物控制伴随的冲动行为。家长需收好家中危险物品,防止误食伤害。

4、胃肠道疾病

克罗恩病、胃炎等可能因吸收不良引发异食癖。患者可能试图通过进食异物缓解腹部不适,需进行胃肠镜等检查确诊。治疗原发病可改善症状,如使用美沙拉嗪控制肠道炎症,配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5、寄生虫感染

钩虫、蛔虫等寄生虫消耗宿主营养可能导致异食行为。粪便虫卵检测可确诊,驱虫治疗如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药物能有效清除寄生虫。疫区儿童需定期驱虫,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污染土壤。

异食癖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和心理健康筛查,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饮食上增加富含铁、锌的食物如瘦肉、牡蛎、坚果等,培养规律进食习惯。儿童患者家长需加强看护,及时清理环境中的危险物品。所有治疗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可自行使用药物或补充剂。若发现异食行为伴随呕吐、腹痛、肠梗阻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处理。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