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的症状主要有发热、乏力、咳嗽、腹泻、皮疹等。感染性疾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疾病,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症状因病原体类型和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1、发热
发热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症状,通常由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引发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超过37.3摄氏度可视为发热,可能伴有寒战、出汗等症状。细菌感染如肺炎链球菌肺炎、病毒感染如流感均可引起发热。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如阿莫西林、奥司他韦等。
2、乏力
乏力表现为全身疲倦、精神不振,常见于病毒感染如EB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如结核病。病原体代谢产物或免疫反应可能影响能量代谢,导致乏力。轻度乏力可通过休息缓解,严重者需治疗原发感染,如使用利福平治疗结核病。
3、咳嗽
咳嗽多见于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等。细菌性肺炎咳嗽常伴黄痰,病毒性感冒多为干咳。百日咳杆菌感染可引起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治疗需区分病因,细菌感染可用阿奇霉素,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
4、腹泻
肠道感染常导致腹泻,如细菌性痢疾、轮状病毒感染等。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可能伴腹痛、恶心。霍乱弧菌感染可引起水样腹泻。治疗需补液防脱水,细菌感染可用诺氟沙星,病毒感染以支持治疗为主。
5、皮疹
皮疹见于麻疹、水痘等病毒感染或猩红热等细菌感染。麻疹病毒引起斑丘疹,水痘病毒导致疱疹。链球菌感染可致猩红热样皮疹。治疗需针对病原体,如阿昔洛韦治疗水痘,青霉素治疗猩红热。
感染性疾病患者应注意休息,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出现持续高热、意识改变、呼吸困难等严重症状应及时就医。预防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勤洗手、避免接触感染者。不同感染性疾病症状可能重叠,确诊需结合实验室检查,切勿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