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疱疹可通过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治疗。该病通常由HSV-1或HSV-2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皮肤黏膜簇集性水疱、灼痛感等症状。
1、核苷类药物:阿昔洛韦通过抑制病毒DNA聚合酶阻断复制,适用于初发或复发感染。伐昔洛韦作为前体药物生物利用度更高,可减少服药频次。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胃肠道不适。
功能主治:临床可用于辅助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征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口服。推荐一次3~6mg(1~2粒),一日2~3次
2、局部外用制剂:喷昔洛韦乳膏可直接作用于皮损部位,缓解灼热疼痛症状。配合碘伏消毒可预防继发细菌感染,每日涂抹3-4次至结痂脱落。避免抓挠水疱,保持患处清洁干燥。
3、免疫调节治疗:反复发作者可联合胸腺肽肠溶片调节细胞免疫,降低复发频率。转移因子胶囊通过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疗程一般持续1-3个月。
4、镇痛对症处理:对乙酰氨基酚可缓解神经痛症状,布洛芬适用于伴随低热患者。合并细菌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出现角膜疱疹需加用更昔洛韦滴眼液。
5、特殊人群用药:孕妇首选阿昔洛韦静脉给药,儿童按体重调整泛昔洛韦剂量。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延长抗病毒疗程至10-14天,必要时采用伐昔洛韦抑制疗法。
日常饮食宜选择富含赖氨酸的乳制品、鱼类,限制精氨酸含量高的坚果巧克力。保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疲劳诱发复发。皮损期使用单独毛巾餐具,复发前驱期可提前用药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