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胃溃疡是不是都有幽门螺旋杆菌

2025-05-19

322次浏览

胃溃疡不一定都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虽然幽门螺旋杆菌是胃溃疡的主要病因之一,但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应激因素、胃酸分泌异常等也可能导致胃溃疡发生。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溃疡:

约70%-90%的胃溃疡患者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该细菌通过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胃酸侵蚀黏膜形成溃疡。典型症状包括餐后上腹疼痛、腹胀、反酸等。确诊需通过碳13/14呼气试验、胃镜活检等检查。根除治疗通常采用四联疗法,包含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及两种抗生素。日常需注意分餐制、避免共用餐具以预防交叉感染。

非幽门螺旋杆菌性胃溃疡: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削弱胃黏膜保护功能。应激性溃疡多见于严重创伤、大手术后,与机体应激反应导致胃黏膜缺血有关。这类溃疡需停用损伤性药物或控制原发疾病,同时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促进愈合。胃泌素瘤等疾病引起的溃疡较为罕见,表现为顽固性、多发性溃疡,需针对原发病治疗。

胃溃疡患者应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辛辣、过酸或过硬食物刺激溃疡面。戒烟限酒有助于减少胃酸分泌,牛奶等高蛋白食物可中和部分胃酸但不过量。急性期建议选择小米粥、鸡蛋羹等易消化食物,恢复期逐渐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适度运动可改善胃肠蠕动,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增加腹压。定期胃镜复查对监测溃疡愈合及排除恶性病变至关重要。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