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水疮可通过外用抗生素软膏、口服抗生素、抗组胺药物、局部消毒剂、免疫调节剂等方式治疗。黄水疮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链球菌感染、皮肤屏障受损、免疫力低下、接触传染源等原因引起。
莫匹罗星软膏能有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适用于浅表性脓疱疮。夫西地酸乳膏对革兰阳性球菌有强效杀菌作用,涂抹时需覆盖创面周围1cm健康皮肤。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含有多粘菌素和新霉素,可预防混合感染。
头孢氨苄胶囊通过破坏细菌细胞壁发挥抗菌作用,适用于广泛皮损患者。阿奇霉素片对社区获得性耐药菌株有效,疗程通常5-7天。克拉霉素缓释片在组织内浓度高,需整粒吞服避免影响药效。
氯雷他定片可缓解继发性瘙痒症状,减少搔抓导致的皮损扩散。西替利嗪滴剂适合儿童患者,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苯海拉明乳膏局部使用可止痒,但需避开破溃处。
聚维酮碘溶液稀释后湿敷能减少创面分泌物,浓度需控制在0.1%以下。氯己定棉球擦拭皮损边缘可阻断细菌传播,每日2-3次。生理盐水冲洗后需及时擦干,保持创面干燥。
转移因子胶囊通过增强巨噬细胞活性提升局部免疫力。脾氨肽冻干粉调节T细胞功能,溶解后需立即服用。维生素C泡腾片促进胶原合成,加速创面修复。
患者宜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鸡蛋补充流失营养,避免海鲜等发物刺激。保持每日30分钟散步增强体质,衣物选择纯棉透气材质。创面结痂期可使用无菌凡士林保湿,接触患儿后必须用抗菌洗手液清洁。皮损泛红加重或出现发热需立即复诊,糖尿病患者需监测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