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疱疹可就诊皮肤科或口腔黏膜科,病毒性感染需抗病毒治疗,日常需避免刺激病灶。
唇疱疹属于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的皮肤黏膜病变,皮肤科医生通过视诊即可确诊。典型表现为群集性小水疱伴灼热感,发病24小时内使用阿昔洛韦、泛昔洛韦或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可缩短病程。伴随局部淋巴结肿大时需鉴别带状疱疹。
当疱疹累及唇红缘或口腔内部时,口腔黏膜科能提供更精准的局部治疗。医生可能采用聚维酮碘溶液湿敷或开具含利多卡因的局部镇痛凝胶。反复发作超过6次/年需排查免疫缺陷,常见继发感染包括白色念珠菌感染。
系统用药以核苷类抗病毒药物为主,阿昔洛韦需每日5次给药,泛昔洛韦则具有更高生物利用度。免疫抑制患者出现角膜受累时需联用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期间需监测血肌酐水平,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水疱期使用3%硼酸溶液冷敷可缓解肿胀,结痂后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细菌感染。禁用含糖皮质激素的外用药膏,可能加重病毒扩散。牙膏等碱性物质会刺激创面,建议改用儿童温和型牙膏。
紫外线照射是常见诱发因素,外出应涂抹SPF30以上唇部防晒。保持充足睡眠与每日1000mg赖氨酸摄入可降低复发率。精神压力过大时,每周3次30分钟有氧运动能调节免疫功能。
发作期需避免亲吻他人或共用餐具,患者毛巾应60℃以上高温消毒。饮食选择室温流质食物,如燕麦粥、椰子水,忌食柑橘类酸性食物。皮损完全愈合前暂停使用唇膏等化妆品,恢复后建议更换新化妆工具。每年复发超过3次者,可考虑每日低剂量抗病毒药物抑制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