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丙型肝炎病毒传播需从血液暴露防护、医疗操作规范、个人用品管理、高危行为规避、母婴阻断五个维度综合干预。
1、血液防护:避免直接接触他人血液或开放性伤口,处理创伤时佩戴一次性手套。医疗机构需严格筛查献血者,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重复使用医疗器械必须彻底消毒。纹身、穿孔等操作应选择正规机构。
2、医疗安全:侵入性诊疗需在正规医院进行,内镜检查、血液透析等操作需执行标准消毒流程。医务人员发生针刺伤后立即挤压出血并用碘伏消毒,24小时内检测抗体并预防性用药。
3、用品隔离:不与感染者共用剃须刀、牙刷、指甲剪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物品。女性经期用品需密封处理,沾染血液的衣物需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后单独清洗。
4、行为规避:避免无保护性行为,男男性行为者建议使用安全套。静脉吸毒者必须使用无菌注射器,参加针具交换项目。医务人员、急救人员需定期检测抗体。
5、母婴阻断:孕妇产前需进行HCV筛查,感染者避免羊膜穿刺等侵入性操作。分娩方式不影响传播率,但病毒载量高者可考虑抗病毒治疗。母乳喂养无明确禁忌,乳头皲裂时应暂停。
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增强免疫力。避免酗酒加重肝脏负担,定期进行肝功能与HCV抗体检测。接触感染者血液后72小时内可注射免疫球蛋白紧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