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治疗是体外膜肺氧合的简称,通过体外循环技术暂时替代心肺功能,主要用于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支持。ECMO的核心组件包括血泵、氧合器、加热器等,可分为静脉-静脉模式和静脉-动脉模式两种类型。
1、工作原理
ECMO通过导管将患者血液引出体外,经血泵驱动流经氧合器完成气体交换,清除二氧化碳并补充氧气,再将血液回输体内。静脉-静脉模式仅替代肺功能,静脉-动脉模式可同时替代心肺功能。该系统能维持机体氧供,为原发病治疗争取时间。
2、适用病症
ECMO适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暴发性心肌炎、心脏术后低心排等危急情况。对于常规机械通气无效的重度呼吸衰竭,或心源性休克药物难以纠正时,ECMO可提供有效循环支持。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也是典型适应症。
3、实施条件
ECMO需要专业团队操作,通常在重症监护单元进行。实施前需评估患者凝血功能、血管条件及原发病可逆性。建立血管通路需外科医生参与,选择颈内静脉、股静脉等大血管置管。治疗期间需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及氧合指标。
4、风险控制
ECMO可能引发出血、血栓、感染等并发症。抗凝管理是关键,需平衡凝血与出血风险。溶血、肢体缺血、神经系统损伤也需防范。团队需每日评估撤机时机,避免不必要的长时间支持。
5、后续管理
成功撤机后需逐步恢复患者自主心肺功能。康复期重点关注神经功能评估、营养支持及心理干预。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或运动功能受损,需要多学科协作的长期随访计划。
ECMO作为高级生命支持手段,需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治疗期间需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清醒状态下应进行心理疏导,家属需配合医疗团队做好决策。康复阶段建议循序渐进进行呼吸训练和肢体活动,定期复查心肺功能。日常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避免剧烈运动直至完全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