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可能引起失明,但通过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可避免这一后果。白内障是晶状体蛋白质变性导致的视觉障碍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晶状体混浊程度加重会显著影响视力。
一、白内障的发展阶段与失明风险:
早期白内障主要表现为轻度视物模糊或眩光敏感,此时视力下降较缓慢。中期晶状体混浊范围扩大,可能出现复视、色彩辨识度下降,裸眼视力可能降至0.3以下。晚期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完全混浊,视力可能仅存光感,若未及时手术干预将导致不可逆失明。临床数据显示,未治疗的晚期白内障患者失明率可达60%以上。
二、有效防治措施:
手术治疗是根治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方式,常用术式包括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等。术后需避免揉眼、剧烈运动,遵医嘱使用抗生素滴眼液。日常应佩戴防紫外线眼镜,控制血糖血压,增加深色蔬菜摄入补充叶黄素。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裂隙灯检查,糖尿病患者需每半年筛查。
白内障患者应保持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超过2小时,强光环境下需佩戴偏光镜。饮食上多选择蓝莓、胡萝卜等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限制高糖高脂饮食。用眼时每40分钟休息5分钟,避免长时间阅读电子屏幕。若出现突发眼痛、视力骤降需立即就医,这可能是并发青光眼或视网膜脱离的征兆。通过规范治疗和科学护理,90%以上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可恢复至0.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