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道感染可通过多饮水、抗生素治疗、碱化尿液、中药辅助、局部护理等方式缓解。尿道感染通常由细菌感染、尿路梗阻、免疫力低下、卫生习惯不良、前列腺疾病等因素引起。
1、多饮水:
每日饮水量需达到2000ml以上,通过增加尿量冲刷尿道。建议选择温开水、淡竹叶茶或玉米须茶等利尿饮品,避免饮用咖啡、酒精等刺激性液体。排尿时注意彻底排空膀胱,减少细菌滞留时间。
2、抗生素治疗:
细菌性尿道感染需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头孢克肟、磷霉素氨丁三醇。治疗周期通常为3-7天,复杂性感染需延长至14天。伴随发热或腰痛症状时,提示可能已发展至肾盂肾炎。
3、碱化尿液:
口服碳酸氢钠片可降低尿液酸度,缓解排尿灼痛感。建议搭配枸橼酸钾颗粒调节尿液pH值至6.2-6.8,同时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尿常规检查显示脓尿时,可配合使用黄酮哌酯缓解膀胱痉挛。
4、中药辅助:
湿热下注型可选用八正颗粒、三金片等中成药,含车前子、瞿麦等利尿通淋成分。慢性反复发作者建议服用知柏地黄丸滋阴清热,配合马齿苋、金银花代茶饮。中药疗程需持续2-4周巩固疗效。
5、局部护理:
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优先选择纯棉透气内裤。性行为后及时排尿清洁,包皮过长者需注意翻转清洗。合并前列腺炎时可采用温水坐浴,温度控制在40℃左右,每次15-20分钟。
治疗期间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食用冬瓜、黄瓜等利尿蔬果,避免辣椒、芥末等辛辣刺激。建议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增强抵抗力,但应避免骑行等压迫会阴部的运动。出现血尿、持续高热或腰部剧痛时需立即就医,警惕输尿管结石或脓肿形成等并发症。慢性患者建议每3个月复查尿常规,必要时进行泌尿系超声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