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结石的药物治疗需根据结石成分和病情选择,常用药物包括枸橼酸钾、坦索罗辛、双氯芬酸钠等。
1、枸橼酸钾:
枸橼酸钾适用于尿酸结石和低枸橼酸尿症患者,通过碱化尿液溶解尿酸结石并抑制新结石形成。该药物能增加尿液中枸橼酸浓度,降低钙盐饱和度。使用时需定期监测尿pH值,维持pH在6.5-7.0范围效果最佳。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使用。
2、坦索罗辛:
坦索罗辛作为α受体阻滞剂,可松弛输尿管平滑肌,促进直径5-10毫米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排出。临床数据显示其可将排石率提高约30%,同时减轻肾绞痛症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和体位性低血压,服药期间应避免突然起身。
3、双氯芬酸钠:
双氯芬酸钠是非甾体抗炎药,用于缓解结石移动引发的肾绞痛。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输尿管水肿和疼痛,效果优于普通止痛药。胃肠道溃疡患者需配合胃黏膜保护剂使用,连续用药不宜超过3天。
4、别嘌醇:
别嘌醇适用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尿酸结石患者,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减少尿酸生成。需配合低嘌呤饮食,用药期间监测肝功能。对于已形成的尿酸结石,需联合枸橼酸钾共同治疗才能达到溶解效果。
5、氢氯噻嗪:
氢氯噻嗪用于特发性高钙尿症患者,通过促进钙重吸收减少尿钙排泄。长期使用可能引起低钾血症,需定期监测血钾水平。该药物对草酸钙结石的预防效果显著,但对已形成的结石无溶解作用。
结石患者每日饮水量应保持在2000-3000毫升,均匀分配在全天饮用。建议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的摄入,适当增加柑橘类水果补充枸橼酸。根据结石成分调整饮食结构,钙结石患者维持正常钙摄入但减少钠盐,尿酸结石患者需控制嘌呤摄入。适度进行跳跃运动可促进微小结石排出,但急性肾绞痛发作时应卧床休息。药物治疗期间每3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观察结石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