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外痔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疼痛性肿块、排便不适和局部出血,典型症状包括突发性肛门剧痛、可触及硬结、表面皮肤紫暗以及偶发便后滴血。
1、突发疼痛:
血栓形成后24小时内出现刀割样疼痛,站立或排便时加剧。疼痛源于痔静脉丛内血栓压迫神经末梢,多数患者因疼痛就诊,症状可持续3-7天,随着血栓机化逐渐缓解。
2、硬结肿块:
肛门边缘可见直径1-2厘米的类圆形肿物,质地坚硬如橡皮,表面皮肤张力增高呈暗紫色。触诊时有明显压痛,肿块位置固定不移动,与单纯外痔的柔软膨出有明显区别。
3、排便困难:
因疼痛反射性引起肛门括约肌痉挛,导致排便时恐惧心理。部分患者出现排便中断现象,粪便表面可能带血,但出血量通常少于内痔,表现为便纸染血或滴血。
4、皮肤改变:
血栓表面皮肤因缺血呈现青紫色,严重者可出现局部表皮坏死。随着病程进展,血栓逐渐吸收后可能残留皮赘,长期摩擦可能导致局部皮肤角化增生。
5、伴随症状:
约30%患者合并肛门潮湿瘙痒,因炎性渗出刺激皮肤所致。少数继发感染时出现红肿热痛加剧,伴有脓性分泌物,此时需警惕肛周脓肿可能。
发病期间建议避免久坐久站,每日温水坐浴2-3次可缓解症状,饮食选择高纤维食物如燕麦、火龙果预防便秘。急性期疼痛明显或肿块持续增大超过1周,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肛肠疾病,必要时行血栓摘除术。恢复期可进行提肛运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但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血栓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