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慢性便秘要做什么检查

2025-04-18

303次浏览

慢性便秘可通过肛门指检、结肠传输试验、排粪造影、结肠镜检查、肛门直肠测压等方式明确病因。长期排便困难可能与饮食结构失衡、肠道菌群紊乱、盆底肌功能障碍、肠易激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

1、肛门指检: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肛裂、痔疮或直肠肿物,操作简单无创,适合作为首选筛查手段。医生通过触诊评估肛门括约肌张力及直肠下端情况,检查时间约1-2分钟。

2、结肠传输试验:口服标记物后拍摄腹部X光片,追踪标记物在结肠内的移动速度。该方法能准确区分慢传输型便秘和出口梗阻型便秘,检查周期通常持续3-5天。

3、排粪造影:采用X线或磁共振动态观察排便过程,可发现直肠前突、直肠黏膜脱垂等结构异常。检查需向直肠注入造影剂,模拟排便动作时进行影像记录。

4、结肠镜检查:直观观察结肠黏膜状态,排除肿瘤、炎症性肠病等器质性疾病。检查前需进行肠道清洁准备,过程中可同时进行活检或息肉切除。

5、肛门直肠测压:通过导管传感器测量肛门直肠压力变化,评估盆底肌协调性和直肠感觉功能。该检查对诊断肛门痉挛和直肠感觉迟钝具有特异性。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每日推荐食用燕麦、火龙果、奇亚籽等富含纤维的食物。保持每日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有氧运动,建立定时排便习惯。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乳果糖、聚乙二醇或益生菌制剂,避免长期依赖刺激性泻药。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或伴随体重下降、便血时需及时消化科就诊。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