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什么是子宫囊性包块

2025-05-27

189次浏览

子宫囊性包块是子宫内出现的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常见类型包括功能性卵巢囊肿、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囊性腺肌瘤等。多数为良性病变,可能与激素波动、炎症或先天发育异常有关。

1、功能性囊肿:

排卵周期中形成的生理性包块,如黄体囊肿和滤泡囊肿。这类囊肿通常直径小于5厘米,2-3个月经周期后可自然消退,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部分可能伴随轻微下腹坠胀或月经周期改变。

2、子宫内膜异位囊肿:

俗称"巧克力囊肿",因异位子宫内膜周期性出血形成。常见于育龄女性,可能引起进行性痛经、性交疼痛及不孕。超声检查可见囊内密集光点,CA125指标可能轻度升高。

3、囊性腺肌瘤:

子宫平滑肌瘤发生液化变性形成的囊性病变。多见于30-50岁女性,表现为经量增多、下腹包块及压迫症状。MRI检查可显示肌瘤内部的液性信号区,与周围肌层分界清晰。

4、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炎症导致的远端闭锁积液,超声呈腊肠样无回声区。可能引起慢性盆腔痛或不孕,急性感染时可出现发热、脓性分泌物。需与卵巢囊肿进行鉴别诊断。

5、先天性畸形:

苗勒管发育异常形成的残角子宫囊性扩张或阴道闭锁积血。青少年期可能出现周期性腹痛但无月经来潮,盆腔MRI能清晰显示解剖结构异常。

建议定期妇科检查结合超声监测包块变化,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囊肿扭转破裂。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E和Omega-3脂肪酸有助于调节内分泌。出现持续腹痛、异常阴道出血或包块迅速增大时需及时就诊,必要时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或穿刺活检排除恶性病变。绝经后新发囊性包块应提高警惕,建议每3-6个月复查对比变化。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