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牙髓炎可通过根管治疗、活髓保存术、药物镇痛、感染控制、牙体修复等方式治疗。慢性牙髓炎通常由龋齿进展、牙体磨损、牙周病逆行感染、物理化学刺激、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
1、根管治疗:清除感染牙髓组织并严密充填根管是核心治疗手段,适用于牙髓坏死或不可逆炎症。治疗需2-3次就诊,配合显微镜可提高复杂根管清理效果,成功率可达90%以上。术后需冠修复保护患牙。
2、活髓保存术:对局限性牙髓炎采用直接盖髓术或部分活髓切断术,保留健康牙髓活力。需严格无菌操作并使用氢氧化钙等生物相容性材料,术后需定期复查牙髓活力测试。
3、药物镇痛:急性期可短期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或双氯芬酸钠缓解疼痛。伴细菌感染时联合阿莫西林、甲硝唑等抗生素,避免使用刺激性食物加重症状。
4、感染控制:彻底清除龋坏组织后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配合氯己定含漱液控制口腔菌群。深龋近髓处放置氢氧化钙间接盖髓,观察2-4周评估牙髓状态。
5、牙体修复:炎症控制后采用复合树脂或全瓷冠修复缺损,咬合面缺损较大者建议高嵌体修复。修复体边缘需密合防止微渗漏,邻面接触点需恢复生理形态。
日常饮食应避免过冷过热刺激,增加乳制品和维生素C摄入促进牙本质修复。推荐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牙体病变。持续夜间疼痛或牙龈肿胀需及时复诊排除根尖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