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角化病的症状可能由褐色斑块、表面粗糙、轻微瘙痒、逐渐增大、多发于曝光部位等表现组成。
1、褐色斑块:早期表现为边界清晰的淡褐色或深褐色扁平斑疹,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颜色均匀。随着时间推移,斑块可能略微隆起,但不会出现破溃或渗液。这种色素沉着与局部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有关。
2、表面粗糙:皮损表面逐渐呈现天鹅绒样或疣状增生,触之有砂纸感。部分病灶可见明显角化过度形成的鳞屑,揭去鳞屑后可能露出湿润基底。这种粗糙感源于表皮细胞异常分化和角质层增厚。
3、轻微瘙痒:约30%患者报告患处偶发轻度瘙痒,尤其在出汗或衣物摩擦时明显。瘙痒程度远低于湿疹等炎症性皮肤病,极少出现抓痕或继发感染。这种症状与局部神经末梢受刺激相关。
4、逐渐增大:皮损通常以每年1-2毫米速度缓慢扩大,最终直径可达3厘米以上。增生过程呈同心圆状扩展,边缘始终保持清晰。体积增大主要与基底细胞层持续增殖有关。
5、多发于曝光部位:好发于面部、颈部、手背等日光暴露区,躯干和四肢也可发生。紫外线照射区域皮损数量更多、颜色更深,提示光老化是重要诱因。皮损常呈多发性,同一患者可能出现数十个病灶。
日常护理需注意防晒,使用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避免机械刺激患处;保持皮肤湿润可选用含尿素或乳酸的护肤品。饮食可增加富含维生素E的坚果、深色蔬菜摄入,限制高脂饮食。适度进行有氧运动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但需避免长时间暴晒。如皮损突然增大、出血或颜色不均,应及时就诊排除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