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患者需警惕心血管急症,日常注意事项主要包括识别危险信号、调整生活方式、规范用药监测、控制基础疾病及定期随访评估。
1、识别危险信号:
突发剧烈胸痛伴冷汗、放射至左肩背或下颌需立即就医,可能提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表现为撕裂样胸痛伴血压不对称,肺栓塞常有呼吸困难与咯血。非心源性胸痛如胃食管反流多与进食相关,肋软骨炎压痛明显。夜间静息痛更需重视心绞痛。
2、调整生活方式:
戒烟可降低冠心病风险50%以上,限盐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寒冷刺激诱发血管痉挛,饱餐后2小时内不宜剧烈活动。胸痛发作时立即停止运动,采取舒适体位。焦虑情绪可能加重功能性胸痛,可通过腹式呼吸缓解。
3、规范用药监测:
冠心病患者需规律服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硝酸甘油应随身携带。高血压患者每日定时测量血压,糖尿病患者监测血糖波动。记录胸痛发作时间、诱因及持续时间,复诊时提供用药日记。出现牙龈出血等抗凝治疗副作用及时就诊。
4、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患者血压需控制在130/8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低于7%。高脂血症患者低密度脂蛋白目标值根据风险分层确定。肥胖者通过饮食运动减轻体重5%-10%可显著改善症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坚持吸入治疗。
5、定期随访评估:
稳定型心绞痛每3-6个月复查心电图,必要时行冠脉CTA。植入支架患者术后1个月需复查凝血功能。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期间监测D-二聚体。胃食管反流病建议每年胃镜检查。胸痛日记有助于医生判断病情变化。
胸痛患者日常饮食宜选择地中海饮食模式,多摄入深海鱼、橄榄油及新鲜蔬果,限制红肉及精制糖。运动推荐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训练,避免举重等屏气动作。睡眠保持7-8小时,打鼾严重者需排查睡眠呼吸暂停。气温骤变时注意保暖,沐浴水温不超过40℃。随身携带医疗警示卡注明疾病史和过敏药物,家属应学习心肺复苏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