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患者眼球突出可通过佩戴矫正眼镜、角膜塑形镜、后巩膜加固术、玻璃体切除术、眼眶减压手术等方式治疗。高度近视眼球突出通常由眼轴过度增长、巩膜变薄、玻璃体液化、眼眶脂肪萎缩、眼外肌失衡等原因引起。
1、光学矫正:
佩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可改善视力模糊症状,减少眯眼动作对眼球的压力。选择高折射率镜片能减轻镜片重量,避免压迫鼻梁。角膜塑形镜通过夜间佩戴暂时改变角膜曲率,白天可延缓眼轴增长。
2、后巩膜加固:
手术采用异体材料加固眼球后部巩膜,阻止眼轴继续延长。适用于每年眼轴增长超过0.3毫米的进展性近视,可能与遗传性巩膜胶原异常有关,常伴随视网膜劈裂、黄斑萎缩等症状。
3、玻璃体切除:
针对严重玻璃体液化患者,清除变性凝胶减轻对视网膜牵拉。手术需联合硅油填充维持眼内压,术后可能并发白内障。玻璃体混浊常表现为飞蚊症加重,与年龄增长和近视度数相关。
4、眼眶减压:
通过切除部分眼眶骨壁扩大容积,缓解眼球前突。适用于视神经受压或角膜暴露患者,手术分内壁减压和外壁减压两种方式。突眼可能伴随复视、干眼症,与眼眶脂肪垫萎缩移位有关。
5、肌肉平衡:
调整眼外肌张力改善代偿性斜视,常用肉毒杆菌毒素暂时麻痹亢进肌群。严重者需行直肌后退术,术后需视觉训练恢复立体视功能。眼位偏斜多因长期代偿注视引发肌肉挛缩。
日常需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视网膜脱离,建议补充叶黄素、维生素A保护黄斑功能。定期进行眼底照相和OCT检查,选择游泳、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控制每日用眼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20分钟远眺20秒,保持阅读距离40厘米以上。室内光照需维持在500勒克斯以上,夜间使用防蓝光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