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结石可通过熊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茴三硫等药物辅助治疗。肝胆结石的药物治疗主要针对胆固醇性结石,需结合结石类型、肝功能状态等因素选择。
1、熊去氧胆酸:
作为一线溶石药物,能降低胆汁胆固醇饱和度。适用于胆囊功能良好、直径小于15毫米的胆固醇结石。需连续服用6-24个月,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超声监测结石溶解情况。可能引起腹泻等消化道反应。
2、鹅去氧胆酸:
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酶减少胆汁胆固醇分泌。对X线透光结石有效率约40%,常与熊去氧胆酸联用。肝功能异常者慎用,孕妇禁用。用药期间需监测转氨酶水平。
3、茴三硫:
具有促胆汁分泌和轻度溶石作用,适用于胆泥淤积或小型混合性结石。可改善腹胀、消化不良等症状。胆道完全梗阻患者禁用,长期使用需注意电解质平衡。
4、抗生素治疗:
合并急性胆管炎时需使用头孢三代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常见选择包括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严重感染需静脉给药,疗程通常7-14天。
5、解痉止痛药:
胆绞痛发作时可短期使用山莨菪碱或间苯三酚缓解症状。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用于轻度疼痛。吗啡类镇痛药可能加重Oddi括约肌痉挛,需谨慎使用。
肝胆结石患者需保持低脂饮食,每日脂肪摄入控制在40克以下,避免动物内脏、油炸食品。规律进食可促进胆汁排空,建议每日5-6餐少量多餐。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有助于改善胆汁淤积。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控糖,高血压患者维持血压稳定。每3-6个月复查腹部超声,观察结石变化及胆囊壁情况。出现持续腹痛、发热、黄疸等警示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