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常用治疗药物包括多糖铁复合物、硫酸亚铁和琥珀酸亚铁。缺铁性贫血的治疗需根据病因选择药物,同时配合饮食调整。
1、多糖铁复合物:
多糖铁复合物是第三代补铁剂,含铁量高且胃肠刺激小。该药物在肠道以分子形式吸收,不受胃酸和食物影响,适合胃部敏感人群。服用期间可能出现大便颜色变深,属于正常现象。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与钙剂同服。
2、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是传统补铁药物,价格低廉且吸收率较高。该药物可能引起恶心、便秘等消化道反应,建议餐后服用减轻刺激。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但需与抑酸药物间隔两小时服用。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血红蛋白水平。
3、琥珀酸亚铁:
琥珀酸亚铁属于有机铁剂,生物利用度优于无机铁。该药物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对胃黏膜刺激较小。可能出现轻度腹泻或腹部不适,通常数日后自行缓解。服用时需避免与浓茶、咖啡同饮,以免影响吸收。
4、右旋糖酐铁:
右旋糖酐铁适用于口服铁剂无效或不能耐受者,需注射给药。该药物可能引起局部疼痛或皮肤染色,严重过敏反应罕见但需警惕。使用前需进行过敏试验,治疗期间监测铁代谢指标。静脉给药需严格控制滴速。
5、富马酸亚铁:
富马酸亚铁含铁量达33%,适合需要快速补铁的患者。该药物吸收稳定但可能引起牙齿暂时性着色。与抗生素联用需间隔两小时,避免形成不溶性络合物。长期服用需注意铁过载风险,疗程通常不超过6个月。
缺铁性贫血患者应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血制品等血红素铁摄入,配合维生素C丰富的果蔬促进吸收。避免用餐时饮用浓茶咖啡,钙制剂应与铁剂错开服用时间。轻度贫血可通过膳食调整改善,中重度贫血需药物干预。治疗期间每月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正常后仍需继续补铁3-6个月补充储存铁。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