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可能由甲状腺发育不全、甲状腺激素合成障碍、垂体或下丘脑病变、母体碘缺乏、基因突变等原因引起。
胚胎期甲状腺组织未完全发育或异位生长,导致甲状腺体积过小或功能缺失。这类患儿出生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需终身替代治疗。典型表现为出生后皮肤粗糙、黄疸消退延迟、喂养困难。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或甲状腺球蛋白基因缺陷,影响碘的有机化或酪氨酸偶联过程。这类患儿可能出现甲状腺代偿性肿大,实验室检查可见促甲状腺激素升高伴甲状腺激素降低。治疗需根据具体酶缺陷类型调整左甲状腺素剂量。
垂体TSH分泌不足或下丘脑TRH分泌缺陷所致,常合并其他垂体激素缺乏。MRI可显示垂体发育不良,临床特征包括低血糖、小阴茎、生长迟缓等多系统异常。治疗需同时补充糖皮质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妊娠期严重碘缺乏导致胎儿甲状腺激素合成原料不足,多见于碘缺乏病流行区。母体抗甲状腺抗体经胎盘转移也可能暂时抑制胎儿甲状腺功能。这类新生儿需监测甲状腺功能变化,部分病例可自行恢复。
PAX8或TSHR基因突变引起的甲状腺发育异常,常合并心脏畸形、耳聋等异常。21三体综合征患儿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显著增高。基因检测可明确诊断,需多学科联合管理。
确诊患儿应立即开始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定期监测TSH和游离T4水平调整剂量。哺乳期母亲需保证每日250μg碘摄入,避免食用致甲状腺肿食物。生长发育期需每3个月评估身高体重增速,学龄期注意筛查听力障碍和认知发育迟缓。疫苗接种按正常程序进行,避免使用含碘消毒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