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膀胱全切除术是什么

2025-05-28

328次浏览

膀胱全切除术是切除整个膀胱的外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广泛性膀胱原位癌或反复复发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方式包括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术后需进行尿流改道。

1、手术适应症:

膀胱全切除术主要适用于肿瘤侵犯膀胱肌层或扩散至周围组织的患者。临床常见适应症包括肌层浸润性膀胱癌T2-T4期、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多次复发、广泛性膀胱原位癌对卡介苗治疗无效,以及部分良性病变如放射性膀胱炎伴严重出血。术前需通过膀胱镜活检、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分期。

2、尿流改道方式:

术后需重建排尿系统,常用方式有回肠代膀胱术原位新膀胱、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和回肠通道术。原位新膀胱通过截取肠段制作储尿囊,保留自然排尿功能;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将输尿管直接引出腹壁;回肠通道术需佩戴集尿袋。选择依据患者年龄、肾功能及肿瘤情况综合评估。

3、手术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包括肠梗阻发生率约10%、吻合口瘘5-8%和感染15-20%;远期可能出现尿道狭窄、肾积水或代谢异常。回肠代膀胱患者可能出现夜间尿失禁30-40%、电解质紊乱;输尿管皮肤造口可能发生造口狭窄。术后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及电解质。

4、术后生存率: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5年生存率与病理分期相关:T2期约60-70%,T3期40-50%,T4期20-30%。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下降至25-35%。术后辅助化疗可提高生存率5-10%。定期随访需进行胸部CT、骨扫描等检查,监测复发转移。

5、生活质量调整:

术后3-6个月需适应新的排尿方式,原位新膀胱患者需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控尿。心理支持可缓解身体形象改变带来的焦虑,加入患者互助组织有助于适应生活变化。避免提重物和剧烈运动3个月,防止腹压增加影响吻合口愈合。

膀胱全切除术后建议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稀释尿液,减少泌尿系感染风险;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坚果,预防肠代膀胱结石;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控制力。术后第一年每3个月复查膀胱镜和尿脱落细胞学,第二年改为半年一次。出现血尿、腰痛或排尿困难需及时就诊,警惕肿瘤复发或尿路梗阻。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使用PH值平衡的清洁剂减少刺激。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