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瘦可能由多种疾病引起,主要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结核病、恶性肿瘤、慢性胃肠疾病、抑郁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艾滋病、慢性肝病以及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1、糖尿病:
糖尿病是导致消瘦的常见原因之一,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导致葡萄糖无法被有效利用,身体转而分解脂肪和蛋白质供能。患者常伴有多饮、多尿、多食等症状。治疗需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干预及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格列美脲或胰岛素替代治疗。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加速新陈代谢,尽管食欲增加,但能量消耗过快导致体重下降。典型表现包括心悸、怕热、手抖。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如甲巯咪唑、放射性碘治疗或手术切除部分甲状腺。
3、结核病: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消耗性疾病,长期低热、盗汗、咳嗽等症状伴随营养消耗。患者需接受规范的抗结核治疗如异烟肼、利福平联合用药,同时加强营养支持。
4、恶性肿瘤:
多种癌症如胃癌、肺癌会导致恶病质,肿瘤细胞异常增殖消耗大量能量,并释放炎症因子抑制食欲。早期可能仅有体重减轻表现,需通过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活检确诊。治疗包括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手段。
5、慢性胃肠疾病:
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性肠病影响营养吸收,慢性胃炎、肠易激综合征也可能导致进食障碍。患者需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必要时使用柳氮磺吡啶等药物控制炎症。
除上述疾病外,长期心理压力导致的神经性厌食、慢性感染、寄生虫病等也可能引发消瘦。建议出现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半年内减轻10%以上时及时就医,完善血液检查、影像学及内分泌评估。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避免过度节食,规律监测体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