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急性期通常持续1-2周,部分患者可能延长至4周。此阶段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初次感染引发,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类流感症状。
一、急性期典型症状与持续时间:
急性期症状多在感染后2-4周出现,80%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表现。发热是最常见症状,体温可达38-40℃,伴随持续性乏力、夜间盗汗及全身肌肉酸痛。约半数患者出现皮疹,多分布于躯干和面部,呈红色斑丘疹。颈部、腋窝淋巴结肿大具有特征性,触诊质地较软且无粘连。症状持续时间与个体免疫状态相关,免疫功能较强者的症状可能更明显但持续时间较短。
二、急性期后的无症状期:
急性期症状消退后进入临床潜伏期,此阶段可持续2-10年不等。虽然患者无明显不适,但病毒仍在持续复制并破坏CD4+T淋巴细胞。定期检测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是监测病情进展的关键,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专业医学评估。潜伏期患者仍具传染性,需严格采取防护措施避免病毒传播。
艾滋病急性期过后应建立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优质睡眠,避免熬夜导致免疫力下降。饮食需均衡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单次不超过60分钟。避免生食海鲜、未灭菌乳制品等可能携带病原体的食物。出现持续性发热或体重骤减超过10%时需立即就医,不可自行服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生素。心理支持同样重要,可通过专业心理咨询或病友互助小组缓解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