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掏耳朵的正确方法的

2025-04-19

321次浏览

掏耳朵可通过棉签清洁、滴耳液软化、专业采耳、避免工具深入、控制频率等方式处理。耳垢堆积可能由外耳道狭窄、耵聍分泌旺盛、炎症刺激、耳道畸形、真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棉签清洁:外耳道口分泌物可用无菌棉签轻轻旋转擦拭,避免将棉签深入耳道内部。棉签仅适用于清除可见区域耳垢,过度使用可能将耳垢推向鼓膜方向,导致耵聍栓塞。操作时保持头部侧倾,动作需轻柔缓慢。

功能主治:适用于化脓性外耳道炎和中耳炎、文森口腔炎、齿龈脓漏、扁桃体炎及清洁伤口。

用法用量:清洁伤口,3%溶液。

2、滴耳软化:顽固性耳垢可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过氧化氢溶液或橄榄油进行软化。液体温度需接近体温,每次滴入3-5滴后保持侧卧姿势10分钟,连续使用3天可使坚硬耵聍充分软化,便于后续冲洗清除。

3、专业采耳:医疗机构采用耳内镜引导下的负压吸引或生理盐水冲洗法。耳鼻喉科配备的耵聍钩、微型吸引器能精准清除栓塞物,冲洗时水温需维持在37℃左右,水流压力控制在0.3-0.5大气压。

4、工具禁忌:禁止使用发卡、牙签等尖锐物品掏耳,这些工具可能划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耳道皮肤损伤后易继发外耳道炎,表现为耳痛、渗液,严重者可导致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5、频率控制:健康人群每月清理1-2次即可,过度掏耳会破坏耳道酸性环境。外耳道具有自洁功能,咀嚼运动时耳垢会自然排出。油性耵聍体质者可适当增加至每周1次表面清洁。

日常可食用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动物肝脏促进耳道皮肤健康,游泳时佩戴耳塞预防进水。出现耳痛、耳鸣或听力下降需及时就诊,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避免自行处理耳垢。儿童建议每半年接受专业耳科检查,老年人需警惕耵聍栓塞诱发的传导性耳聋。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