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阴道真菌感染可能增加早产、胎膜早破风险,但通常不会直接导致胎儿畸形。感染可通过克霉唑栓、制霉菌素片、氟康唑等药物治疗,日常需注意会阴清洁、穿透气棉质内裤。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使阴道上皮糖原含量增加,为白色念珠菌繁殖创造条件。真菌过度增殖破坏阴道微生态平衡,引发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等症状。孕晚期宫颈黏液栓逐渐消退,病原体上行感染风险略增。
未控制的严重感染可能诱发宫缩导致早产,胎膜早破发生率提高2-3倍。新生儿经产道分娩时可能感染鹅口疮,表现为口腔黏膜白斑。真菌血症等全身感染极其罕见,与胎儿发育畸形无明确关联。
局部用药优先选择克霉唑栓剂,其胎盘透过率低于0.1%。制霉菌素片阴道给药对母婴安全性良好,耐药率低于5%。口服氟康唑仅用于顽固性感染,妊娠C级药物需严格评估使用指征。
每日温水清洗外阴1-2次,避免使用碱性洗剂。选择全棉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潮湿环境易致菌群失衡。性生活前后清洁可降低交叉感染概率,治疗期间建议使用避孕套。
治疗期间每周复查白带常规,真菌转阴后仍需巩固1疗程。胎动计数每日不少于10次,异常宫缩或阴道流液需立即就诊。分娩前复查阴道分泌物,阳性者需告知儿科医生做好新生儿监护。
建议每日摄入200ml无糖酸奶补充益生菌,避免高糖饮食加重真菌繁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适度散步增强免疫力。治疗期间禁用阴道冲洗器,保持外阴干燥可降低复发率至15%以下。出现发热、腹痛或血性分泌物需急诊排除绒毛膜羊膜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