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青光眼可能由眼外伤、葡萄膜炎、晶状体脱位、糖皮质激素使用、眼底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
机械性眼外伤或化学性烧伤可导致房角结构损伤,引发房水循环障碍。钝挫伤可能造成前房积血或房角后退,锐器伤易直接破坏小梁网功能。这类患者需通过前房冲洗、降眼压药物如布林佐胺、噻吗洛尔、拉坦前列素控制病情,严重时需行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或睫状体光凝术。
虹膜睫状体炎产生的炎性渗出物会阻塞房角,长期炎症可形成虹膜后粘连。患者常伴随眼红、畏光、视力模糊,可能与自身免疫疾病或感染有关。治疗需联合糖皮质激素滴眼液、散瞳药物及降眼压措施,慢性期可考虑虹膜周边切除术。
马凡综合征或外伤导致的晶状体半脱位,可能引发瞳孔阻滞性青光眼。脱位的晶状体向前移位压迫虹膜根部,表现为突发眼痛、头痛伴恶心。需紧急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后期行晶状体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后需长期监测眼压。
长期局部或全身使用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可增加小梁网细胞外基质沉积,降低房水外流效率。这类青光眼早期表现为无症状眼压升高,停药后部分可逆。治疗需逐步替代激素药物,联合使用前列腺素衍生物或碳酸酐酶抑制剂。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能引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缺血视网膜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导致虹膜表面纤维血管膜形成。患者多见虹膜发红、角膜水肿,需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控制原发病,晚期可选择青光眼减压阀手术。
继发性青光眼患者需定期监测眼压与视野,避免剧烈运动及暗环境久留。饮食建议增加蓝莓、深海鱼类等抗氧化食物摄入,控制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低于200mg。术后恢复期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弯腰提重物。眼部护理需严格遵医嘱用药,使用无菌棉签清洁眼睑边缘,外出佩戴防紫外线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