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可通过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萘普生等药物缓解,通常由前列腺素分泌过多、子宫收缩异常、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心理压力等因素引起。
1、布洛芬:
布洛芬是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减轻疼痛和炎症。适用于原发性痛经,能有效缓解子宫平滑肌痉挛。需注意胃肠道不适者慎用,长期服用可能增加心血管风险。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避免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联用。
2、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缓解轻中度疼痛,对胃肠道刺激较小,适合无法耐受非甾体抗炎药的患者。但需严格控制剂量,过量可能造成肝损伤。合并发热时也可使用,但镇痛效果较布洛芬弱,不适用于严重痛经。
3、萘普生:
萘普生同样属于前列腺素合成抑制剂,镇痛持续时间较长,适合需长效缓解的患者。可能出现头晕、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谨慎。与食物同服可减少胃部刺激,但会延缓药效发挥。
4、避孕药物:
短效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和子宫内膜增生,减少前列腺素分泌,适用于合并月经紊乱的痛经。需排除血栓风险因素后使用,常见副作用包括乳房胀痛、点滴出血等。需连续服用21天,停药后出现撤退性出血。
5、中药调理:
元胡止痛片、少腹逐瘀丸等中成药具有活血化瘀功效,适合气滞血瘀型痛经。需辨证使用,见效较西药缓慢但副作用较少。可配合热敷、艾灸等物理疗法增强效果,经前3天开始服用效果更佳。
痛经期间建议保持腹部保暖,避免生冷饮食,可饮用姜茶或热牛奶缓解不适。适度进行瑜伽、慢跑等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经前期减少咖啡因摄入。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需及时排查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器质性疾病。记录月经周期和症状变化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