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阴糜烂可通过局部清洁护理、抗感染治疗、激光治疗、手术切除等方式改善。外阴糜烂可能由机械摩擦、感染、外阴白斑、外阴上皮内瘤变、外阴癌等因素引起。
1、机械摩擦:
长期穿着紧身衣物或频繁骑自行车可能导致外阴皮肤反复摩擦损伤。建议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使用碱性洗剂清洗外阴,每日用温水坐浴15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病原体感染:
白色念珠菌、阴道毛滴虫等微生物感染可引发外阴红肿糜烂。表现为外阴灼痛伴豆腐渣样分泌物,确诊需进行白带常规检查。治疗可选用克霉唑栓、甲硝唑片、氟康唑等药物。
3、外阴白斑:
外阴硬化性苔藓等疾病会导致皮肤色素脱失伴糜烂溃疡。病变区域呈瓷白色斑块,伴随剧烈瘙痒。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采用糖皮质激素软膏联合光动力疗法控制病情。
4、上皮内瘤变:
HPV持续感染可能诱发外阴鳞状上皮内瘤变,属于癌前病变。特征为外阴部出现红色丘疹或疣状增生,确诊需依赖阴道镜活检。治疗方式包括局部切除术、二氧化碳激光汽化术。
5、外阴恶性肿瘤:
外阴癌早期可表现为经久不愈的糜烂溃疡,伴随异常出血和皮下硬结。确诊需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分期选择广泛局部切除术或外阴根治术,术后需配合放化疗。
日常需保持外阴干燥清洁,避免抓挠刺激病灶。饮食宜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补充维生素A/C增强皮肤修复能力。建议每日进行盆底肌训练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出现持续溃疡、出血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妇科进行阴道镜筛查。定期进行HPV疫苗接种和TCT检查可有效预防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