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口角炎可能由营养缺乏、局部刺激、感染因素、过敏反应和不良习惯等原因引起。
1、营养缺乏:
维生素B2核黄素或铁元素缺乏是常见诱因。这两种营养素参与皮肤黏膜修复,长期摄入不足会导致口角皮肤脆弱易裂。挑食、偏食儿童更易出现此类问题,典型表现为双侧口角对称性糜烂,可能伴随舌炎或眼结膜充血。
2、局部刺激:
频繁舔舐口角或流涎刺激可破坏皮肤屏障。唾液中的消化酶长期浸渍会导致口周皮肤角质层软化,形成放射状裂纹。婴幼儿长牙期流涎增多、青少年佩戴牙套等情况均可加重机械摩擦,形成慢性刺激性皮炎。
3、感染因素:
白色念珠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占感染性口角炎的80%以上。真菌感染常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的儿童,表现为口角灰白糜烂伴周围卫星灶;细菌感染多呈现黄色结痂,可能伴随脓性分泌物。两者均可通过接触传播。
4、过敏反应:
接触性过敏原如含氟牙膏、镍金属正畸器具或某些润唇膏成分可能诱发变态反应。特点为突发性口角红肿瘙痒,脱离过敏源后症状缓解。部分食物过敏也可表现为口角炎伴口腔黏膜水肿。
5、不良习惯:
咬铅笔、撕扯唇部死皮等行为会造成机械性损伤。冬季干燥时频繁舔唇形成"干燥-舔舐-更干燥"的恶性循环,这类创伤性口角炎多为单侧发生,创面较深且易反复出血。
建议保证膳食均衡,适量增加动物肝脏、蛋黄、深绿色蔬菜等富含B族维生素食物;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漱用品,冬季可涂抹凡士林保护口角;纠正咬物习惯,流涎患儿应及时擦干下颌。若持续两周未愈或伴随全身症状,需就医排除特异性皮炎等疾病。日常注意餐具消毒,真菌感染者需单独使用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