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打桩修复可采用金属桩、纤维桩、陶瓷桩、氧化锆桩、复合树脂桩等材料。
1、金属桩:
金属桩以钴铬合金或金钯合金为主,具有高强度特性,适用于后牙区大面积缺损修复。金属桩可能因导电导热性引发敏感,需配合全冠修复避免腐蚀。临床常见使用场景为根管治疗后牙体薄弱病例。
2、纤维桩:
纤维桩由玻璃纤维或碳纤维构成,弹性模量接近牙本质,能降低根折风险。其半透明特性适合前牙美学修复,但强度低于金属桩。操作时需配合双固化树脂水门汀粘接,常见品牌包括DTLightPost等。
3、陶瓷桩:
氧化铝或二硅酸锂陶瓷桩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无金属离子释放风险。全瓷材质透光性好,但脆性较高需避免咬硬物。适用于对金属过敏患者,常与全瓷冠联合使用实现自然外观。
4、氧化锆桩:
氧化锆桩机械强度超越传统陶瓷,抗弯强度达900MPa以上。数字化设计能精准匹配根管形态,但磨耗对颌牙风险需评估。多用于咬合力较大的磨牙区,典型产品如LavaUltimate桩核系统。
5、复合树脂桩:
光固化复合树脂桩操作便捷,可一次完成桩核重建。添加石英纤维能提升抗压性能,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微渗漏。适用于临时修复或经济受限病例,需配合牙本质粘接剂使用。
选择桩材料需综合考虑牙位、咬合力、美学需求及费用因素。前牙区推荐纤维桩或陶瓷桩保持透光性,后牙区优先考虑金属桩或氧化锆桩保证强度。术后避免咀嚼过硬食物,定期口腔检查观察桩体密封性。日常使用含氟牙膏配合牙线清洁,每年进行专业洁治预防继发龋。修复后出现咬合不适或牙龈肿胀需及时复诊,必要时拍摄X线片评估桩体周围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