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甲亢可能由妊娠期hCG水平升高、甲状腺激素需求增加、既往甲状腺疾病史、自身免疫异常、碘摄入过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定期监测、药物调整、饮食控制、心理疏导、专科随访等方式干预。
1、hCG刺激:
妊娠早期胎盘分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与促甲状腺激素TSH结构相似,可能过度刺激甲状腺激素分泌。这种情况多呈一过性,孕12周后随hCG水平下降逐渐缓解,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但需每月复查甲状腺功能。
2、代谢需求增加:
胎儿生长发育需要母体提供更多甲状腺激素,可能导致代偿性甲状腺肿大。建议每日增加150微克碘摄入,优先选择海带、紫菜等天然富碘食物,避免同时大量食用卷心菜、木薯等抑制碘吸收的食物。
3、既往病史:
孕前已患格雷夫斯病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者,妊娠期抗体水平波动易诱发甲亢复发。这类患者孕前应控制TSH在2.5mIU/L以下,孕期需监测TRAb抗体滴度,警惕新生儿甲亢风险。
4、自身免疫异常:
妊娠期免疫耐受改变可能激活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导致甲状腺细胞破坏性炎症。该类型可能伴随心悸、手抖症状,需与妊娠剧吐鉴别。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可短期缓解症状,禁用放射性碘治疗。
5、碘过量诱发:
过量服用含碘维生素或造影剂可能导致碘诱发性甲亢。典型表现为孕中期突发甲状腺毒症,需立即停用碘制剂,必要时使用丙硫氧嘧啶PTU治疗,该药物胎盘透过率低于甲巯咪唑MMI。
孕期甲亢患者应保持每日热量摄入增加300-500大卡,蛋白质需求增至71克/天,避免剧烈运动但需坚持每日30分钟散步。建议使用孕妇专用甲状腺功能记录本,每周测量静息心率并记录体重变化,出现胎动异常或收缩压>140mmHg时需急诊处理。哺乳期抗甲状腺药物选择需考虑乳汁分泌量,MMI在乳汁中浓度仅为PTU的1/10,更适宜产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