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质子之光照进黑暗 河北一洲肿瘤医院改写生殖细胞瘤治疗剧本

2025-08-11

156次浏览

“妈妈,我是不是再也看不到你了……”黑暗中,陈昱(化名)的声音轻得像风在发抖。8岁的她,眼睛空洞地望向窗外,却再也捕捉不到一丝光亮。曾经五彩斑斓的童年,如今仿佛被一扇沉重的窗紧紧关上。
2025年春天,一个沉重的诊断将她的人生推入黑夜。她患上的,是一种生长在大脑深处的恶性肿瘤——纯生殖细胞瘤。

纯生殖细胞瘤:治疗“既要”“又要”的挑战


纯生殖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生殖细胞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肿瘤多发于脑中线结构,如松果体区和鞍区。若发生在鞍区,极易压迫视神经及视交叉,导致进行性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致双目失明。陈昱所患的正是这一类型,入院时已近乎失明,视神经遭受严重压迫。

在成人肿瘤治疗中,目标往往非常明确——尽可能“消灭”肿瘤。但在儿童肿瘤治疗中,命题则复杂得多:既要控制肿瘤,又要最大程度减少治疗对孩子发育和未来生活质量的影响。这一“既要、又要”的挑战,在治疗如纯生殖细胞瘤这类位于中枢的高敏感肿瘤时,尤为突出。

考虑到陈昱入院时双眼视力几近丧失,清水翔星教授迅速牵头组织多学科会诊。纯生殖细胞瘤的标准治疗路径通常为:先进行3~4个周期的化疗,再实施全脑室放疗。专家组果断打破常规流程,制定了“救视优先”的个体化治疗策略,决定率先实施局部质子照射,抓住极为有限的视神经恢复窗口期。

放疗对纯生殖细胞瘤疗效显著,肿瘤对射线高度敏感,能够迅速控制病灶生长。然而,传统X线放疗在穿透患儿身体时,会不可避免地损伤周围正常组织,尤其是仍在发育的脑组织、内分泌系统和骨骼结构。这可能导致一系列长期副作用:如认知功能下降、身高受限、内分泌紊乱,甚至听力障碍,成为儿童生存质量的“隐形障碍”。

正因如此,在为陈昱制定治疗方案时,河北一洲肿瘤医院副院长清水翔星教授在标准路径基础上,加入了一项关键的治疗武器——质子治疗。质子射线可以在进入体内后将能量“定点爆破”于肿瘤位置,几乎无“尾部剂量”,显著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照射损伤,因此被誉为“儿童肿瘤治疗的理想武器”。

依托纯生殖细胞瘤对放疗高度敏感的特点,治疗很快见效:第一次照射后,视力即出现微弱反应,至第4次照射时,右眼视力明显恢复,左眼亦有进展!陈昱回忆起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她说,一开始,我只能看到一点点模糊的白光,就像有人在很远的地方给我点了一颗星星。后来,星星越来越亮,越来越大。再然后我看到窗户了,看到天花板了,看到医生穿的白大褂了,也看到妈妈哭了……

“看见”之后,她还有更远的未来

质子治疗让陈昱保住了视力,但家人和医生知道,这场与肿瘤的较量还远未结束。“对正在成长的孩子来说,每一寸脑组织都可能关系到智力发展,每一个内分泌腺体都影响未来的身高与生育功能。”清水翔星教授表示,正因如此,国际医学界普遍将质子治疗视为儿童颅脑肿瘤、脊柱肿瘤等敏感部位首选放疗方式。

为确保长远控制和整体治疗完整性,进行系统化疗与全脑室照射。与此同时,如何最大限度减少对认知发育、内分泌系统的损伤,也必须步步为营。

“儿童肿瘤治疗不是一个短跑项目,而是一场跨越整个成长周期的接力。”清水翔星院长如是说。

河北一洲肿瘤医院专门设有“成长追踪机制”,在治疗完成后,持续监测患儿的认知、视听、内分泌等多维度功能恢复情况,辅以康复、心理、营养等多学科支持,让孩子不仅“活下来”,更要“活得好”。河北一洲肿瘤医院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儿童肿瘤综合管理体系。

重新看见的陈昱,不再紧紧拉着妈妈的手。她开始尝试在病房走廊里自己找路,窗外的颜色也不再只是黑灰。

“妈妈,我看见一只彩色的鸟,它飞过很远很远的地方,然后又飞回来了。”

她眼睛里的光,在一点点回到脸上。

质子治疗,像一束穿透黑夜的光。它不能代替一切,却能为命运留下一道可以重写的裂缝。

在那个春天的夜晚,当一洲医院的质子机器启动时,一场关于光的守护也悄然展开——有人,为孩子劈开了黎明。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