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使用开塞露可通过体位调整、剂量控制、润滑操作、观察反应、应急处理等方式完成。操作不当可能由肠道发育未完善、排便习惯不良、药物过敏、肛周损伤、神经反射异常等因素引起。
1、体位调整:
选择左侧卧位或仰卧位双腿屈曲姿势,利于药物直达直肠。婴幼儿需由家长固定臀部避免扭动,学龄儿童可指导其主动配合。床面垫一次性护理垫,防止药物污染衣物。
2、剂量控制:
根据年龄选择5-10ml儿童专用开塞露,新生儿用1ml注射器抽取半量。剪开药瓶时注意修整塑料管毛边,插入肛门深度不超过2cm。推注速度保持匀速,避免压力过大刺激肠壁。
3、润滑操作:
使用前将开塞露前端浸入温水1分钟软化管口,外涂凡士林或橄榄油减少摩擦。插入时沿直肠生理弯曲方向缓慢旋转推进,遇到阻力立即停止。推药后保持原体位5分钟促进吸收。
4、观察反应:
用药后10分钟内可能出现肠鸣音增强、腹部绞痛等正常反应。若出现面色苍白、呕吐需立即停止操作。记录首次排便时间与性状,水样便超过3次需补充口服补液盐。
5、应急处理:
发生肛裂出血时用棉签蘸康复新液按压止血。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或呼吸困难,需口服氯雷他定糖浆。连续使用超过3天无效者,需排除先天性巨结肠等器质性疾病。
操作前后可配合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增加西梅汁、火龙果等膳食纤维摄入。建立固定排便时间,如晨起后坐便盆5分钟。避免长期依赖药物通便,每日进行爬行、踢腿等适龄运动增强腹肌力量。出现血便、持续腹胀或发热症状需儿科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