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可能由空气干燥、鼻腔损伤、过敏性鼻炎、高血压、鼻腔肿瘤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压迫、鼻腔保湿、抗过敏治疗、降压药物、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空气干燥:冬季暖气或空调使用导致鼻腔黏膜水分蒸发,毛细血管脆性增加。建议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40%-60%,生理盐水喷雾每日3-4次湿润鼻腔。避免用力擤鼻或抠挖鼻孔,儿童可睡前涂抹凡士林保护鼻中隔黏膜。
功能主治:季节性和常年性的过敏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预防鼻息肉切除后鼻息肉的再生,对症治疗鼻息肉
用法用量:剂量应个体化鼻炎成人及6岁以上儿童推荐起始剂量为一日256ug,此剂量可于早晨一...
2、鼻腔损伤:外力撞击或频繁挖鼻导致黎氏区黏膜破损。急性出血时坐位前倾,拇指食指持续按压鼻翼10分钟,冰敷鼻梁促进血管收缩。反复出血者需耳鼻喉科行电凝止血,避免使用棉球填塞造成二次损伤。
3、过敏性鼻炎: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引发黏膜充血水肿。口服氯雷他定缓解过敏症状,鼻腔冲洗清除致敏物质。长期患者推荐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减轻炎症,检测过敏原并采取防护措施。
4、高血压:血压骤升使鼻腔血管破裂,常见于中老年患者。监测血压变化,规律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等降压药物。伴随头痛眩晕需警惕脑血管意外,及时测量双侧上肢血压差值。
5、鼻腔肿瘤:血管瘤或恶性肿瘤侵蚀血管壁。CT检查明确病变范围,血管造影评估出血风险。根据病理类型选择肿瘤切除术或放射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复发迹象。
日常增加猕猴桃、柑橘等维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摄入,增强血管弹性。高血压患者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避免剧烈运动引发血压波动。鼻腔干燥时使用海盐水喷雾替代普通纸巾擦拭,出血后24小时内禁止热水浴或饮酒。反复单侧出血伴恶臭分泌物需尽早就医排除恶性肿瘤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