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青少年抑郁症是什么

2025-05-26

239次浏览

青少年抑郁症是一种以持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为核心症状的心理障碍,多发于12-18岁群体,主要与神经递质失衡、家庭环境压力、学业竞争、社交困扰、遗传因素有关。

1、神经递质失衡:

大脑中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分泌异常是青少年抑郁症的生物学基础。这类化学物质负责调节情绪和认知功能,当水平过低时会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下降。临床常通过检测脑电图和血液生化指标辅助诊断。

2、家庭环境压力:

父母离异、家庭暴力或过度控制等不良家庭关系易引发青少年心理应激。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会使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皮质醇水平升高,进而出现回避行为、自我否定等抑郁表现。家庭治疗是重要干预手段。

3、学业竞争:

升学压力与成绩焦虑是青少年抑郁的典型诱因。持续的心理负荷会导致前额叶皮层功能抑制,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认知行为疗法能有效改善这类患者对学业压力的错误认知模式。

4、社交困扰:

校园欺凌、同伴排斥等负面社交体验会激活大脑杏仁核的威胁反应系统。青少年可能因此产生社交退缩、躯体不适等症状。团体心理治疗能帮助重建社交信心,必要时需配合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

5、遗传因素:

有抑郁症家族史的青少年患病风险增高2-4倍。基因检测显示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多态性相关。这类患者需更早进行心理评估,环境干预可显著降低遗传易感性的外显率。

建议家长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变化,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户外运动有助于促进内啡肽分泌,饮食中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核桃等食物。建立规律的睡眠节律,避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当出现持续两周以上的情绪低落、兴趣减退、食欲改变等症状时,应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评估,早期干预可显著改善预后。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帮助青少年掌握情绪调节技巧。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