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狭窄可通过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食管狭窄通常由胃食管反流、食管癌、腐蚀性损伤、放射治疗、先天性异常等原因引起。
1、球囊扩张术:通过内镜引导将球囊导管置入狭窄部位,利用机械扩张力使食管管腔恢复通畅。该方式适用于良性狭窄,需多次治疗,术后可能出现胸痛或出血等短期并发症。
2、支架置入术:对恶性狭窄或扩张无效者,可放置自膨式金属支架维持管腔开放。支架可能移位或堵塞,需配合抗反流措施,适用于预期生存期超过3个月的患者。
3、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可减少胃酸反流,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抑制瘢痕增生,抗生素预防继发感染。药物需配合其他治疗手段使用。
4、饮食调整:选择软食、流质食物避免硬物刺激,采用少食多餐方式减轻吞咽负担,进食时保持直立姿势。营养支持可选用高蛋白营养补充剂。
5、定期复查:术后每3-6个月进行内镜评估,监测狭窄复发情况。恶性病变患者需同步肿瘤随访,及时处理支架再狭窄或肿瘤进展。
食管狭窄患者日常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戒烟限酒减少黏膜刺激,餐后2小时内保持直立位。吞咽训练可改善进食功能,体重监测确保营养摄入充足。出现进食梗阻加重或体重持续下降需及时复诊,长期胃食管反流者建议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根据病因不同,炎症性狭窄治愈率可达70-90%,肿瘤性狭窄以姑息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