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痫发作可能由胎盘功能异常、血管内皮损伤、免疫调节失衡、遗传易感性、慢性高血压等因素引起,对胎儿的影响包括生长受限、胎盘早剥、早产、缺氧性脑损伤、宫内死亡等。子痫发作需通过降压治疗、硫酸镁解痉、胎儿监测、适时终止妊娠、新生儿复苏等措施干预。
1、胎盘功能异常:子痫患者的胎盘螺旋动脉重塑不足,导致胎盘灌注减少,可能引发胎儿生长受限。超声监测胎儿生长曲线、脐动脉血流多普勒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孕妇需增加左侧卧位休息,每日监测胎动。
2、血管内皮损伤:全身小动脉痉挛造成子宫胎盘血流灌注不足,严重时可致胎盘早剥。动态监测血压变化,避免血压剧烈波动。推荐食用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如坚果、深海鱼,有助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3、免疫调节失衡:母体对胎盘滋养层细胞免疫耐受异常,可能诱发胎儿宫内窘迫。胎心监护出现晚期减速或变异减速时,需立即吸氧并改变体位。静脉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可改善微循环。
4、遗传易感性:ANGPT1、FLT1等基因变异者,胎儿缺氧风险增加3倍。分娩前完成糖皮质激素促胎肺成熟治疗,选择地塞米松或倍他米松肌注。新生儿科医生需提前做好窒息复苏准备。
5、慢性高血压合并子痫:基础疾病加重胎盘缺血,早产发生率高达40%。控制血压首选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避免使用ACEI类药物。孕32周后每周进行生物物理评分,NST异常需考虑终止妊娠。
子痫孕妇应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不低于80克,优先选择鸡蛋、瘦肉及大豆制品;血压稳定期可进行低强度有氧运动如孕妇瑜伽、水中漫步,每周3次每次30分钟;睡眠时采用15度左侧倾斜体位,使用医用弹力袜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建立24小时血压监测档案,记录头痛、视物模糊等先兆症状;分娩后继续监测血压6周,母乳喂养期间避免使用利尿剂类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