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等方式干预。阑尾炎通常由粪石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肠道寄生虫、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粪石阻塞:
阑尾管腔被干燥粪块堵塞导致内压升高,局部缺血坏死诱发炎症。早期表现为脐周隐痛转移至右下腹,伴有低热和食欲减退。避免剧烈运动,暂时禁食并尽早就医。
2、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厌氧菌等病原体经血行或直接蔓延引发感染。典型症状包括麦氏点压痛、反跳痛及白细胞升高。头孢曲松、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可控制感染。
3、淋巴滤泡增生:
呼吸道感染或胃肠炎后免疫反应过度,淋巴组织肿胀阻塞阑尾开口。儿童青少年多见,伴随咽痛或腹泻。建议卧床休息,摄入米汤等流质食物。
4、肠道寄生虫:
蛔虫等寄生虫钻入阑尾腔造成机械刺激和炎症反应。农村地区高发,可能合并肠绞痛症状。确诊后需驱虫治疗,常用阿苯达唑、吡喹酮等药物。
5、解剖结构异常:
阑尾过长或系膜过短导致扭曲缺血,易发展为坏疽穿孔。疼痛持续加重并出现板状腹体征。需紧急行阑尾切除术或腹腔引流术。
发病24小时内未治疗者穿孔风险达15%,48小时升至50%。急性期应禁食辛辣刺激食物,恢复期逐步增加南瓜粥、蒸蛋等低纤维饮食。术后6周内避免仰卧起坐等腹压增高运动,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腹部超声。出现持续发热、呕吐或剧烈腹痛需立即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