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可能由遗传因素、血管内皮损伤、免疫调节异常、胎盘缺血、营养失衡等原因引起,严重时可导致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子痫前期、肝肾功能损伤、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
1、胎盘早剥:
妊娠期高血压使胎盘血管痉挛,基底膜增厚,导致胎盘血流灌注不足。胎盘早剥表现为突发腹痛、阴道流血、子宫张力增高,需立即终止妊娠。日常监测血压变化,限制钠盐摄入,补充钙剂可降低风险。
2、胎儿生长受限:
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增加影响胎儿营养供给,超声检查显示胎儿腹围小于孕周。孕妇需增加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每日左侧卧位休息改善胎盘供血,必要时住院进行静脉营养支持。
3、子痫前期:
血压≥140/90mmHg合并蛋白尿或器官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头痛、视物模糊、上腹疼痛。硫酸镁用于预防抽搐,拉贝洛尔、硝苯地平控制血压,严重者需提前分娩。
4、肝肾功能损伤:
血管痉挛导致肝酶升高、血清肌酐上升,出现少尿、黄疸。限制每日液体摄入量不超过2000ml,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定期检测转氨酶及尿素氮指标。
5、脑血管意外:
血压急剧升高可能引发脑水肿或出血,表现为剧烈头痛、意识障碍。需绝对卧床并紧急使用乌拉地尔降压,头颅CT明确出血量,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术。
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需每日监测血压变化,采用DASH饮食模式增加蔬果及低脂乳制品摄入,避免腌制食品。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散步或孕妇瑜伽,睡眠时保持左侧卧位。出现持续头痛、视力改变或胎动异常时需立即就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分娩后仍需持续监测血压至产后1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