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相对胰岛素分泌不足为特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血糖水平持续升高,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下降。
2型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五个因素相关。超重或肥胖是核心诱因,内脏脂肪堆积会加剧胰岛素抵抗。缺乏运动导致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效率降低。高糖高脂饮食会加重胰腺β细胞功能损伤。遗传因素使直系亲属患病风险增加2-4倍。年龄增长伴随的代谢功能衰退也是危险因素,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
典型症状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可能出现餐后血糖波动,表现为饭后困倦、皮肤瘙痒。进展期会出现明显三多一少症状,可能伴随视物模糊、伤口愈合缓慢。晚期可能引发糖尿病足、视网膜病变等严重并发症。
治疗采取阶梯式管理方案。饮食控制需限制精制碳水摄入,推荐杂粮、绿叶蔬菜等低升糖指数食物。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和抗阻训练能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常用口服降糖药包括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等,必要时需联合胰岛素治疗。血糖监测应包含空腹、餐后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病程超过5年的患者建议每半年检查眼底和尿微量白蛋白。出现持续高血糖或急性并发症需及时内分泌科就诊。通过综合管理,多数患者可实现血糖长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