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免流产通常不建议强行保胎,需根据胚胎发育情况选择期待治疗或清宫手术。难免流产可能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黄体功能不足、子宫畸形、感染因素、免疫异常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阴道流血增多、下腹阵发性疼痛、宫颈口扩张等症状。
1、胚胎因素:
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的主因,占50%以上。若超声确认胚胎停育或宫颈口已开,需及时终止妊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持续下降提示保胎无意义,建议行药物流产或负压吸引术。
2、母体因素:
黄体功能不足者孕酮水平低于15ng/ml,可能伴随月经周期缩短。对于宫颈机能不全导致的晚期流产,孕前可行宫颈环扎术。子宫纵隔等畸形需宫腔镜矫正后再备孕。
3、感染控制:
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可能引发蜕膜炎,表现为发热及异常分泌物。确诊后需使用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抗生素,感染控制后3个月方可再次妊娠。TORCH筛查阳性者需推迟受孕。
4、免疫调节: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患者可出现血小板减少,需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同种免疫异常者可能需淋巴细胞免疫治疗或免疫球蛋白输注,治疗期间监测D-二聚体水平。
5、术后护理:
流产后子宫内膜修复需1-2个月周期,期间禁止盆浴及性生活。建议服用益母草颗粒促进宫缩,出血超过10天需复查超声排除残留。下次备孕前建议完善甲状腺功能、糖耐量检测。
流产后饮食宜增加瘦肉、动物肝脏等铁元素补充,搭配维生素C促进吸收。每日30分钟快走有助于子宫复旧,避免举重物等腹压增高动作。再次妊娠需间隔3-6个月,孕早期监测孕酮及超声变化。反复流产患者建议进行夫妻双方染色体核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