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血窦可通过定期超声监测、避免剧烈运动、调整睡姿、控制血压、预防血栓等方式管理。血窦可能与胎盘发育异常、子宫血管畸形、凝血功能异常、妊娠高血压、外伤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阴道出血、腹痛等症状。
1、超声监测:
妊娠期血窦需每2-4周进行超声检查评估大小变化,重点观察胎盘边缘与血窦距离。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血窦血流动力学特征,若血窦直径超过5cm或出现进行性增大,需缩短复查间隔。
2、活动限制:
避免跑跳、提重物等增加腹压动作,减少长时间站立。日常活动建议采用20分钟休息原则,坐卧时保持左侧卧位改善子宫胎盘血流,乘坐交通工具需系好安全带避免颠簸撞击。
3、血压管理:
每日早晚监测血压并记录,收缩压超过140mmHg需及时就医。饮食采用低钠高钾原则,适量食用香蕉、紫菜等富钾食物,限制腌制食品摄入。情绪激动可能诱发血压波动,可通过冥想缓解压力。
4、血栓预防:
卧床期间需进行踝泵运动预防静脉血栓,每小时屈伸脚踝20次。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低分子肝素进行药物预防,用药期间需观察牙龈出血等异常情况。补充维生素E和深海鱼油有助于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5、出血应对:
准备医用级卫生巾记录出血量和颜色,鲜红色出血伴宫缩需立即就医。如厕后注意观察有无血块排出,避免使用阴道栓剂或进行盆腔检查。随身携带产科急诊联系方式,外出时有人陪同。
妊娠期血窦护理需注重营养均衡,每日保证60g优质蛋白摄入,优先选择鱼肉、禽蛋等易消化来源。适量食用蓝莓、樱桃等富含花青素的水果改善血管弹性。保持每日30分钟温和散步促进血液循环,避免高温瑜伽等使体温过高的运动。注意会阴部清洁,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出现异常宫缩或胎动减少需立即进行胎心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