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鹅口疮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调整饮食结构、局部用药、增强免疫力、预防继发感染等方式治疗。儿童鹅口疮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口腔卫生不良、长期使用抗生素、营养不良等原因引起。
1、口腔清洁:
每日用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溶液轻柔擦拭口腔黏膜,哺乳期婴儿需在喂奶后喂少量温水冲洗口腔。避免使用成人牙刷或粗糙毛巾刺激患处,鹅口疮白色伪膜不可强行剥除。
2、饮食调整:
暂停酸性或高糖食物如柑橘、酸奶,选择温凉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蔬菜泥。母乳喂养者母亲需忌辛辣刺激食物,人工喂养应将奶瓶奶嘴煮沸消毒,餐具单独使用并每日蒸汽消毒。
3、局部用药:
制霉菌素混悬液涂抹口腔患处每日4次,或使用克霉唑口腔药膜。用药前需清除残留奶渍,涂药后30分钟内禁食禁水,症状消失后继续用药3天防止复发。
4、免疫增强:
保证每日维生素B族和锌元素摄入,如蛋黄、瘦肉、南瓜子。6月龄以上幼儿可适量补充益生菌制剂,避免过度消毒生活环境以维持正常菌群平衡。
5、感染预防:
避免与患口腔真菌感染的成人共用餐具,托幼机构患儿需隔离至症状消失。长期使用吸入性激素的哮喘患儿用药后需立即漱口,抗生素使用需严格遵医嘱。
患儿衣物应每日煮沸消毒,卧室保持50%-60%湿度。哺乳期母亲可每日饮用无糖酸奶调节自身菌群,学步期幼儿避免将玩具放入口中。症状持续超过1周或伴随拒食、发热时需儿科就诊,免疫功能异常患儿可能需口服氟康唑治疗。恢复期可逐步添加苹果泥、蒸蛋羹等软质食物,避免过早恢复常规饮食刺激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