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假性动脉瘤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2025-04-29

15488次浏览

假性动脉瘤可通过压迫包扎、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覆膜支架植入术、外科手术切除、血管内栓塞等方式治疗。假性动脉瘤通常由外伤性血管损伤、医源性穿刺操作、动脉粥样硬化、感染性血管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压迫包扎:

适用于表浅部位的小型假性动脉瘤。通过局部加压阻断瘤体血流,促进血栓形成。需配合超声监测,压力需维持24-48小时。此方法对颈动脉、股动脉等部位效果有限,可能需联合弹性绷带固定。

2、凝血酶注射:

在超声引导下向瘤腔内注射凝血酶溶液。凝血酶可直接激活纤维蛋白原,快速形成稳固血栓。需严格控制注射剂量,避免血栓蔓延至主干血管。术后需监测远端动脉搏动,警惕肢体缺血风险。

3、覆膜支架植入:

通过血管腔内技术放置覆膜支架,隔绝瘤腔与正常血管的血流交通。适用于内脏动脉、锁骨下动脉等深部血管病变。术后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药物预防支架内血栓。

4、外科手术切除:

开放性手术彻底切除瘤体并修复血管缺损,适用于合并感染或破裂风险的病例。常见术式包括瘤体切除+血管端端吻合、人工血管置换等。术后需预防性使用头孢曲松、万古霉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5、血管内栓塞:

经导管注入弹簧圈、明胶海绵等栓塞材料闭塞瘤腔。常用于颅内动脉、肝动脉等复杂解剖部位。栓塞后可能出现发热、疼痛等栓塞后综合征,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

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需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K含量较高的菠菜、西兰花等食物。恢复期避免剧烈运动,可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定期复查血管超声或CTA,监测瘤体闭合情况。日常注意保护患肢,避免外力撞击导致复发。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